2021-5-1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一安首先向全天下的劳动者问一声好: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人与动物的区别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归纳起来无外乎如下几点:人类直立行走动物则不是;人类有思维,动物则没有;人类有感情,动物没有感情;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动物则不会。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以上都不准确,动物也能直立行走,动物也有思维,也会表达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动物也能使用工具。
关于动物的思维,这里不展开讨论。只拿动物的感知能力来说,人类真是自愧弗如。比如狗的听觉和嗅觉,猫的听觉和视觉,鸟类和蜜蜂对地球磁场的感知能力,蝙蝠的超声波听觉,都是人类自身难以企及的。但人类通过向动物学习(仿生学),利用其原理发明了夜视仪、陀螺仪、雷达等等。
我们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研究人员做过测试,把同样形状、颜色、大小的石子和海绵颗粒,混合在一起,乌鸦会准确地挑选石子投放到瓶子里,而不是海绵粒。随着水位的抬高,乌鸦就喝到了水。大猩猩垒起木箱,站在木箱上取到了挂在高处的香蕉,也有大猩猩可以安全地利用火来烧烤食物。这一切表明,动物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步,它们也在向人类学习、向人类靠拢。看来,会使用工具,并不是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毕竟是万物之灵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是其它动物根本无法做到的。最初通过采摘、渔猎,从自然获取生存与生活资料,到后来发展种植和养殖。农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石器时代进入到了农耕时代。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水猛兽做斗争、与疾病做斗争的奋斗史。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
人是自然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华夏民族的祖先最早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点。从采集自然生长的野果、野菜、谷米,以及渔猎动物,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从收集树叶、藤蔓、鸟兽皮<毛作为遮挡身体的保暖之物,逐步发展到种植五谷桑麻,饲养禽畜,建造房子遮风挡雨,造舟车运载出行,衣食住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相传,是黄帝教会了人们种植、养殖、造船、造车等多项技术,神农炎帝尝百草发明了中草药。在黄帝时期,有许多的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历法等。
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黄帝为伏羲与女娲的直系后代,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第七十八代后裔。黄帝生活的年代大约距今4800—4700多年。黄帝时期发明的历法,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区分阴阳,按顺序两两配对(阳干与阳支相配、阴干与阴支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六十个组合,用来纪年月日。
当用来纪年的时候,十年为一旬,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轮。俗语“六十花甲轮流转”就是这个意思,人到了六十岁就称为花甲之年。黄帝八年为第一个甲子年,到公元2044年是第80个甲子年。
相传7000多年前的伏羲氏创立了阴阳八卦,留下了一部无字天书,这是《易经》的最早雏形。黄帝使用的《易经》以“坤”卦为首,称为《归藏易》(后失传),为殷商朝纲所宗。据传,黄帝的左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仓颉所创造的文字共有六类:象形、指代、形声、会意、专注、假借,称为“六书”。许多文字都体现了阴阳与八卦的原理,比如,我们熟知的“水”、“王”、“仁”、“工”等字。
到目前为止,最早流传下来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骨片上的,后人称之为“甲骨文”,因刻写的材料坚硬,字体比较方正,甲骨文体现了文字最原始的含义。而同时期的金文,是铸造在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字体为圆形,比如,“水”字的甲骨文写法是这样,八卦的“坎”卦是这样的
个“水”字。“王”字的甲骨文是这样的:,它最上面一横代表天,最底下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中间的一竖则代表一个大大的人,成为沟通天、地、人三才的一座桥梁。他站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威风凛凛,他拜自然为师,把天道、地道、人道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他难道不就是万人拥戴的王者吗?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什么是天道、地道、人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谓道就是事物的本源,我们谁也说不清、道不明,暂且称之为客观规律或禀性。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能。德则是按照道的指引去行事。
由于道早就存在的,人们了解道之后,就要按照道的指引去做事,才有可能得到期望的效果。比如我们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一定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瓜。我们辛勤耕耘,播下了种子,希望得到收获。
天道就是天所代表的特性。天道唯公,就是老天很公平。他让万物都能沐浴阳光雨露,没有任何的偏心。所以,我们称之为“天公”或“老天爷”。同时,老天爷(而非老太爷)很刚健,不知疲倦,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天让日夜交替、阴晴冷热变化、四季循环更替,他不是突然一下就变化了,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让万物做足了准备得以适应。
地道就是地所代表的特性。地道刚柔,包容万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就像母亲,她很柔顺,不管泼给她多少污泥浊水,甚至把人和动物的尸体埋进地里,她都没有怨言,只有默默接纳。大地虽然很柔顺,但也很刚强,无论多高的摩天大楼,她都能支撑,承受住压力,不让地面塌陷。由于她的包容和支撑,让人走在大地上感觉非常踏实。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虚头巴脑、经常设陷阱坑人,那我们一定会认为这人太不地道了。
天地就是万物的父母,“万物生长靠太阳”、“上天有好生之德”,都是对老天爷的赞美。天地对万物都是同样地对待,没有任何的偏袒之心。人类在与自然作抗争的过程中认识到:只有尊重规律,敬畏自然,按规律办事,就能兴利除弊,相反,若违背规律,破坏环境,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所以,做人就要学习天道和地道,才能够做一个讲人道的人。所谓人道,就是“仁义”二字。
左边就是一个人,右边的两根横杠,代表的就是天地。仁在古时还有一个写法“忈”,即以天地之心为心。
“义”字的甲骨文是这样的,
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的意思是拿着工具在分切羊肉,最后演变成了“羊”字头下面一个“我”字。我们知道,羊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上古时代祭祀用的三牲是马、牛、羊。由于羊的性情温顺,羊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羊一度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可以把羊看做最早的、最原始的货币。人民币货币符号¥就是从羊字演变而来的。能够把属于"我"的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与他人分享,这是“义”的本意。
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合而为一,就成了“王道”。“工”字也是会意字,甲骨文的“工”字与现在的字体基本没有变化。上一横代表天,下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代表人在做一种沟通“天”与“地”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被戏称为“修理地球”的活动。在我七八岁到二十岁的阶段,除了学习,大部分时间都跟着大人<忙这种修理地球的活,春插、双抢、秋收从没有落下过一季。
我二十岁进企业上班,开始了干革命工作,虽然加了很多免费的班、放弃了很多次探亲休假的机会。由于做工也就是做了一份工作而已,并没有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谈不上功劳或功绩,更没有获得古人所说的“功名”。从“工”到“功”,差的虽是一个“力”字,却包含了一个人毕生的努力。
君可曾听见,雄姿英发的周公瑾说:“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奈何英年早逝,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岳飞说:“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最终为奸臣陷害,“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虽未能“了却君王天下事”,却也“赢得生前身后名”,也够可以的了。龚自珍:“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他的愿望直到一百年后,还真就实现了呐。
前面说到了“工”字的由来,还有工作与功名的关系。我们对于劳动的概念就更加清晰了,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这些工作都是劳动,为了取得功名带兵打仗也是一种劳动,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在劳动。
劳动这两个汉字,都有个“力”字,就是代表任何劳动都是亲力亲为,实在抽不开身,才客气地寻求别人帮助,拜托他人代劳。不过有的人习惯了让别人代劳,也有人争着替他人代劳,因此才有了“领导您亲自来上厕所了”之类的笑话。
劳动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为了获得生存和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劳动是一种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所以,劳动可以改造一个人。对于犯了过错的人,除了限制其人身自由,还要迫使其参加体力劳动,让他在劳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改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简称“劳教”和“劳改”。这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的法治精神。
如果把住别墅、喝茅台酒、有警卫员保护的生活,称为“关牛棚”和“迫害”,那真正的劳教、劳改与之相比,相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在工厂和工人一起劳动就不叫工作只有回到高位、手握大权那才叫做工作。虽然承认了错误,却三番五次请求恢复原来的工作,这哪里是认真悔过,分明是对权力的迷恋,真是至死不渝啊。
看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某些人头脑里是根深蒂固的。在他们的眼>中,劳动也分等级、也分贵贱。社会地位越低的人,所从事的劳动自然就越低贱。官阶品位越高,劳动也愈加高贵、越有价值。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甚至完全不用劳动,就可名正言顺地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成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土等同于君王的私产,君王又称为天子,他代表上天的意志,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权神授)。这么大的国土,君王一个人管理不过来,就把土地赐封给皇亲国戚、立了大功的臣工管理,后来又建立郡县设置百官。总之,土地、山川、河流以及土地上的附作物,都是代表王权的统治阶级所拥有。奴隶与奴隶主、长工与地主,都产生了人身依附关系。虽然奴隶主和地主不用劳动,但奴隶、佃户、长工的劳动成果归奴隶主、地主所有。明明是被剥削者养活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偏偏却要说成是剥削者养活了被剥削者,说成是奴隶主养了奴隶,地主养了佃户、长工。
古代士大夫阶层的人,有的出身贫寒,有的身世显赫。身为统治阶级,他们中的不少人对劳苦大众,还是抱有同情心的。北宋梅尧臣在《陶者》中写道:“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同朝的张俞在《蚕妇》诗中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唐代杜荀鹤的《山中寡妇》,更是描写了一位因战乱而失去丈夫的寡居女子的生活状况,读来令人伤感不已。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纵然是逃到深山野林,也无法躲避繁重的苛权杂税,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是统治阶级,他们剥削、压迫和奴役被统治阶级,无偿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成果。不管劳动者如何勤奋努力,都改变不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凄惨命运。黄世仁名字里虽有个“仁”字,但对杨白劳哪有半点仁慈之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官家强买强卖,就给了这么点价值的东西,换走了卖炭老翁辛苦了很久的劳动成果。由于这种极度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导致了贫富悬殊和社会裂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人类不知不觉地在斗争中推动着历史前进,历史在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着王侯将相改朝换代的故事。只是,在历史的舞台上,从来都缺少让底层民众成为主角的机会。只要黄世仁们站在这个舞台上,杨白劳们就永远都是杨白劳。
古语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渔樵耕读、农工士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谋生都是非常之不易,更不要奢谈高贵的社会地位了。渔民要经受暴风雨的洗礼,恶劣的天气突然来临,风高浪急来不及靠岸,极有可能船毁人亡,葬身鱼腹。范文正公的忧乐情怀,有流传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为证,而这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不也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另一种诠释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猎人打猎、樵夫打柴,都要进到深山老林,极有可能遭遇毒蛇猛兽、山洪暴发,要不是为了讨生活,谁愿意选择打鱼、狩猎、打柴、卖炭,这些有着极高风险性的谋生手段呢?
直到东方诞生了一位伟人毛泽东主席,他自己就是来自于社会的最底层。他打破了几千年来君权神授、刑不上大夫、官员享有各种特权、老子打天下儿子就该坐天下等等铁律。他把老百姓看成是天,民心就是天意,民意就是天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他把一切为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的劳动者,都看成尧舜,遍地是英雄。他用他那浪漫主义诗人的气质,讴歌人民大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他的眼里,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只有专业的不同、社会分工的不同,其目的始终如一,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此,当他亲切地握住劳动人民的手,不管你是纺织工人的手、还是种田能手、拖拉机手、还是一个掏粪工的手,都能感受到他传递的温暖和伟大人格魅力。他不搞特殊化,不搞腐败,一生节俭,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痛恨腐败分子,打击贪官污吏毫不手软。他豪迈地放言:谁要是搞腐败,我割谁的脑壳。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毛泽东的脑壳。因为他知道,取得全国解放,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保持红旗永不落地、红色政权永不褪色,唯有继续革命。他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五六十年代,他和总理、委员长都要定期去参加劳动,比如与首都群众一起到十三陵水库植树。在那个年代,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官兵平等,劳动者地位平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所有,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劳动热情。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当了国务院副总理,他每月150元工资还是按大寨的工分来算的。那时候工人、农民都能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党中央副主席,谁还敢瞧不起工人、农民?以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可不是简单地把镰刀、锤子画在红旗上就完事了。
人民群众把青春热血和汗水,洒遍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哪怕饿着肚皮也要造原子弹、建铁路、修水库。而且众多的三线工程、铁路主干线、大中型水库,都是七十年代完工的。短短二十七年时间,中国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第三大军事强国,所取得的骄人业绩,都是中国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劳动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格局,为东方巨龙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按照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事实雄辩地证明,他们的理论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们揭示的经济规律,就应该是共产党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的根本遵循,比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与关系。而不是按照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指引,来搞改革开放。
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永远是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所形成的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关系的三要素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确凿无疑的。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当今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这么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除了按劳分配,还可以不按劳分配,可以按资产分配。
在每年公布的国民经济统计年报里,有个指标“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分成了四类。为了弄懂收入来源这几个指标的含义,先看看国家统计局的解释: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转移性收入不包括住户之间的实物馈赠。
转移性支出: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的收入都能包括这四种类型吗?答案是:不能够。你看到的收入构成是一个圆,但只能拿到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是上班族,哪怕你每天辛辛苦苦刷朋友圈卖这个、卖那个,也算入你的工资性收入了。如果你没有房产出租收租金、没有购买股票并升值、没有土地转让租金、没有银行存款的利息,财产净收入这一项就就跟你没关系。如果你不是拿的退休金,转移净收入你也是没有,缴了社保、医保,这一项反成了负数。如果你是个体经营户,你的收入就是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这一项就是没有的。如果你是退休人员,退休工资不是工资性收入,而是转移净收入。至于具体到您那儿,少了哪一项收入,相信您比我更清楚。
这个统计数据掩盖了一个真相,就是把两极分化掩盖了,把一部分人入不敷出的事实掩盖了,把剥削巧妙地掩盖了。一个亿万富豪,九个穷光蛋,十人一平均,十个千万富翁就出来了。
如果按资分配,很多人就根本不用劳动了。他收取的房租、地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比直接劳动所得高多了,他还需要劳动吗?资本替代劳动、资本购买劳动、资本奴役劳动,一切都顺理成章。“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就是老大哥。有了钱就可以让钱生更多的钱,有钱就能与权、名、利、色眉来眼去、暗度陈仓。当一个有钱人,真的是好呀!
为什么死不悔改的走资派要搞资改?因为只有把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的资产,也就是本来由国家、集体所有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二者统称生产资料),通过改革,名正言顺地转移到了少数人手里。劳动者失去了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就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给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去打工,以求获得有限的生存与生活资料。异化的劳动,圆了走资派的剥削梦,他们不仅可以剥夺生产资料,还可以剥夺女性的子宫。
农村分田到户,解散了所有集体经济。在城镇,县级以下的公办企业、乡镇集体企业全部解散、关停。国有企业通过抓大放小、改制转制、下岗分流等一系列措施,数量上大幅锐减。改革取得了一个最为显著的效果,在毛泽东时代积累的由全体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转移到了少数人手里,真正实现了“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目标。另一个显著效果,农村和城镇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这虽然不像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圈地运动”(马克思称其为“羊吃人”现象)那么直接,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劳动的结果可分为两个大类,一是物的生产,这是有形的,既包括凝结了人类劳动的一切物质,也包括人类自身。二是精神的生产,这是无形的,比如非物质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艺术、哲学等等。由于不是按劳分配,劳动成果又被少数人占有。况且,劳动的价值不再是由劳动者所能决定的,而是拥有话语权的主流、社会精英阶层,是由他们决定的,他们引导着社会价值观的蜕变。是他们控制着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各个环节,他们想让谁赚钱、谁不赚钱,都能轻而易举做到。最近网络流量话题一日爽208万,折合年收入6.4亿,这就是劳动价值异化产出的一个畸形。
比如,对劳动价值评判标准的异化,也就是说劳动力的货币化,成了衡量劳动价值的唯一标准。“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盐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观点,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也很久,却没有任何人去批评。这个观点错在哪里?它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是一种不全面、不正确的价值观,错误的引导人们一切向钱看。
特别是在毛泽东时代挨过批斗的某些知识分子,他们不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高高在上,闭门造车,依然抱着“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的陈腐观念不放。当了官就要做老爷、耍特权,就要高人一等或几等,在工人、农民面前具有无比优越感。某大人给这样一类人平了反,他们为某大人摇旗呐喊,充当私有化改革的急先锋,于公于私都不亏,何乐而不为?
在主流精英们主导下异化的价值观,看起来正能量满满,但实际上做起来满不是那么回事。他们虚伪奸滑,善于用谎言诓骗人民群众,嘴里天天喊着马列主义,行动上却大搞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封建主义、享乐主义、宗派主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们中的某些人三观尽毁,腐化堕落,劣迹斑斑:拉帮结派、封官许愿;贪赃枉法、买官卖官;利欲熏心、贪图享乐;目无法纪,胡作非为。
主流说爱情无价,有钱也买不来爱情,草民都认同。草民因为买不起房,说服不了丈母娘,只能望楼兴叹:爱情的成本真高啊!主流因为不差钱,换个对象就像换件衣裳。金钱虽然买不来爱情,却可以买来婚姻。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社会真实的写照。
主流说亲情伟大,草民也不反对。而金钱却可以离间亲人。为了争夺遗产、家产、财产,手足相残、父子成仇的案例不胜枚举。多少人因金钱导致众叛亲离、妻离子散,又有人为了金钱,可以认贼作父、有奶便是娘。哪怕是亲生的爹娘,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旦没了利用价值甚至成了累赘,巴不得爹娘早早去见阎罗王。
主流说友情珍贵,金钱却可以毁灭友情。在某些人的眼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为了金钱可以出卖朋友,不再学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是出其不意、乘其不备,插朋友两刀。
主流说艺术无价,你若不相信,立马给你证明。他们把艺术家、艺术作品炒上天价。只要你有利用价值,就算你的写字画画的水平不高,他们也能给你镀镀金、巧包装,卖个好价钱,根本无需愁。有人还愿意,高价来收藏。
主流说快乐无价,为了证明他们说的是真的,总会有让你快乐不起来的理由。唯一让自己快乐的方法,就只能是做梦,而且不能做噩梦。
主流说健康无价,那也是真的。你千万别生病,一生病准抓瞎。上医院去看病,不再是望闻问切,全都靠仪器。病因啥原因,很难说得清。不仅费时间,还得费精神。特别是身体的零部件坏了,若想要更换,除了死贵死贵,最难的是缺货,型号还不好配。
主流说自由无价,你想要自由得付出足够的代价。你该不会是想要言论自由吧?那好办,屏蔽你的言论,让你有理无处说,有冤无处伸,有气没处撒。你尽管私下里去说好了,反正你说的话没人会看到,不会有人理,也不会有人听。就当是自说自话,自己说给自己听。
“勤劳”二字的繁体字是“懃憥”,不仅都包含了一个“力”字,而且都有一个“心”字底。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如何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我想应该回归劳动本身的积极意义,改造自然、改造自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具体而言,理念与制度的配合,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发轫:一是对劳动的态度须改变,劳动的参与者只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职业的高低贵贱。二是对劳动的价值评判体系的重新建构,劳动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最好能得到全社会的认可。三是在劳动的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痛苦,不断改善劳动保障条件,让劳动者避免限于危险的境地。四是劳动收益权的调整,有劳必有获。劳动必须使自己受益,享受劳动带来的成果,倘若不能直接受益,也必须间接得到劳动的补偿。五是全面实行按劳分配,所有生产资料一律公有。
唯其如此,则红旗不落,江山永固也。
最后附上我研究了很久绘制的两幅图,如果改变不了社会,那就改变一下自己,希望能给读到我文章的人有一些启示,也是很好的。
Original article, reproduced please specify:【一家之言一安说】说说劳动这回事 | 汇惠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