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揭秘:看看你是不是周文王的后代?

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03-24 22:59:11 作者:admin 阅读量:6270

   

    中国的姓氏学,不仅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即便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繁衍不衰,虽屡经战乱,在地域板块上分分合合,但都始终保持着华夏大一统的格局,并有许多的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追根溯源,这就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历史可考的资料分为历代官方主修的正史、方志,而民间主修的谱牒,则代代相传,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姓氏文化和谱牒文化,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珍宝。抚今追昔,寻找先祖们留下的文化记忆,给今天的我们以思想的启迪。研究姓氏文化、谱牒文化,发掘其价值,慎终追远,知根知底,守望相助,血脉相连,四海一家,必将为延续华夏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和家国情怀,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起到不可限量的促进作用


    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历史源远流长,历来有百家姓之说,流传至今的宋代《百家姓》读本,收录姓氏440个,清代《增广百家姓》增至506个。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加上少数名族姓氏,形成了今天6000多在用姓氏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是轩辕黄帝嫡传第30代世孙,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其父季历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后,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期间,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制定军国大计,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今山西长治市)、邘国(今河南沁阳市)等国,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市),为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基础;他演绎《周易》,得到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称其为“三代之英”。



    姬姓作为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名轩辕,长居姬水,以姬为姓。而神农炎帝居姜水,以姜为姓。我们常说的“三皇五帝”,就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人文初祖黄帝、炎帝,称为“三皇”,“五帝”就是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他们都是黄帝的直系后代(见图系)。



    据《史记》载,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这14人共得到12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玄嚣与苍林共“”姓,青阳与夷鼓共“”姓,故14人得12个姓。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周朝建立后,分封诸侯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据《史记周本纪》载,黄帝的玄孙弃(后稷),乃黄帝的曾孙高辛(帝喾)与元妃姜原氏所生的儿子,是尧舜时代教民耕种稼穑的农师,世袭为后稷官,被周人称为始祖。到了后稷的曾孙不窋时,夏朝政衰,不窋丢了官,奔往戎狄。再传至6世孙公刘(即黄帝第13世孙),又开始重修后稷之业。公刘传至第16世孙(即黄帝第28世孙)古公亶父的时候,仍专修后稷之业,积德行善,各国民众多来投奔依附。因狄人屡次来犯,于是便迁至岐山之下定居,修筑城池,建立侯国,称周太公。


    周太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之子姬昌聪颖而有仁德。古公欲立季历做接班人,以便日后传位给姬昌。太伯、仲雍听到消息,便奔向荆蛮之地(今苏州一带),立为吴太伯。后来,周太公卒,传位季历,季历传位于姬昌。姬昌即位后,被拥立西北侯周文王。文王有十个儿子,因嫡长子早殁,次子姬发即位,称周武王,其胞弟从大到小依次为: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霍叔处、康叔、毛叔郑、召公奭、毕公高。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汉族姓氏的起源。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新中国前外交部长姬鹏飞等。


    周姓,中国十大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45多万,为全国第10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12%。在全国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蔡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姞姓及少数民族改姓。西周时期的蔡叔度为蔡姓始祖。蔡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55位。截至2013年,当代蔡姓总人口达到55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46%。2019年蔡姓人口总数在中国姓氏中位列第38位。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四省,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全国形成了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


    霍姓,“周文王第六子叔处之后,今河东有霍邑,是其故都,子孙以国为氏。”换言之,霍姓中国人是周文王的第6房子孙;他们的始祖霍叔处,于其兄周武王灭纣得国之后,被封于霍国,与管叔鲜与蔡叔度共同监督当时被封于宋国的纣王之子武庚。后来周武王逝世,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引起了早期历史上著名的“管、蔡”之乱,结果,霍叔处也受到连累,被周公降为庶人。不过霍叔处虽然被降为庶人,不再具有贵族的身分,但是他所始封的霍国,并没有因此而被灭,仍然继续存在,一直到春秋时代,才被曾经一度称霸的晋国所并,而成为晋国的一部分。当时霍国的所在地,根据考证,就在今山西省霍县的西南地方。换言之,这个地方也就是霍姓中国人的最初发源地。所以霍姓是太原郡。


    管姓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叔鲜,属于以国名为氏。管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166位门阀,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40位,人口约115.9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73%左右。管氏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这二省管氏约占全国管氏人口的60%以上。在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傣族同胞中管氏族人有很多,是一个很庞大的大家族。



    毛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13年,按人口排序,毛姓总人口约25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2%。2019年在中国大陆排名第86位,在台湾未列入前一百名。毛叔郑为得姓始祖。以鸟羽为图腾,毛下为鸟形灵台,灵台天齐上为相风鸠鸟。


    康姓,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商纣王后裔)和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平定。之后,便大规模地分封诸侯,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统治,并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故又称卫康叔。康叔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声誉日益上升,到周成王亲政时被举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死后谥号是“康”,其后便以谥号为康氏,史称康姓正宗。


    康姓,在《百家姓》排第88位,人口较多,约220万,约占中国汉族人口的0.18%,2019年康姓排第113位。至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京兆郡)、山东(东平郡)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这五省的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63%。


    毕姓,主要起源于姬姓,得姓始祖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25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73%。毕姓是当今较为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如北京,天津,河北之沧州、尚义、黄骅、阜平,山东之平邑、禹城、龙口、济宁、淄博,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广东之广州花都和湛江吴川,云南之河口,贵州之盘州,四川之合江以及河南的不少地区都有分布。


(撰写:汇智人生研究院)


--------------------

   公安部户籍管理研究中心《二〇一九年全国姓名报告》发布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我要评论 登录后才能发布评论

版权所有©2017 | 广东汇惠万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留言  网站地图
Catfish(鲶鱼) CMS V 6.7.3